分享
640-792.png

鼎石教育圆桌 | 10个问题,帮你应对青春期孩子的“情绪风暴”

2023年12月22日

如果你有一个即将步入青春期或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孩子,你或许经历过下面的场景:

孩子放学回家后一言不发,把父母“隔绝”在自己的房间之外;

因为一件小事突然大发脾气;极度敏感,容易对某些事件或行为进行过度解读;

因为无法处理好自己和同学或朋友关系而懊恼;

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不知如何应对……

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处于这一时期的所有孩子几乎都会经历这样的“情绪风暴”,过了这个阶段自然就好了。

 


640-1.png 

的确,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她们的身体、情感和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脆弱、易怒、善变、懊恼、焦虑、失落、抑郁等情绪似乎“无法控制般”不断袭来。

但是,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绪时,要放任不管吗?这样的情绪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自动消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拥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所有情绪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也都是正常的。当焦虑、易怒、失落、抑郁等情绪出现时,通过积极干预,能将这样的情绪转化成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积极能量。反之,如果我们对已经出现的情绪问题置之不理,则会引发孩子成长过程中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情绪认知是人类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进行发展和学习。

 


帮助青少年发展他/她们的情绪认知能力,不仅能帮助他/她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表达自己,还能帮助他/她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处理好和同龄人以及父母的关系,让他/她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本期鼎石教育圆桌,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副主任、中国遗传学会行为遗传分会委员、英国心理协会认证心理咨询师杨睿博士、鼎石心理辅导教师 Sandra Thompson老师、鼎石学生主任兼中文教师王晓玲老师以及鼎石8年级家长朱晓慧女士和12年级家长周妮女士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帮助青少年发展他/她们的情绪认知能力以及建立一个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对青春期孩子的重要性。

 

希望这样的讨论能为更多的家长和青少年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有益的帮助。

 


【由于篇幅原因,此文有所删减。完整版文章将刊登于下一期《鼎石志》,敬请期待】


 

鼎石教育圆桌讨论嘉宾

WechatIMG718.jpg

 

 

[ PART 01 ]

什么是情绪认知

 

 《鼎石志》:    什么是情绪认知理论?

●Sandra Thompson   情绪认知理论是一种心理学观点,强调认知过程在情绪体验和表达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个体对情境的想法、信念、解释和评价决定了他/她们的情绪反应。情绪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评价

情绪认知理论强调,情绪是由个人对情境的评价或评估方式引发的。基于各自独特的认知评价,不同的人对同一情境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

认知评价模型

如果对事件做出积极的解释,我们就会将情绪正常化。然而,如果不立即干预负面情绪,个人的幸福感就会受到影响。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与情绪认知理论密切相关。例如,如果一个人将积极事件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他/她可能会感到自豪;如果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外部因素,则可能会导致愤怒或沮丧。

主观体验

认知理论承认情绪体验的主观性,强调两个人对同一事件的认知评价和解释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

情绪认知理论在心理学领域颇具影响力,有助于我们理解想法与认知如何影响情绪体验。认知理论在认知行为疗法(CBT)等领域有着实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教导人们去识别并挑战扭曲的思维模式,以管理并改变自己的情绪反应。

 《鼎石志》:     为什么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发展他/她们的情绪认知能力非常重要?作为学校应该如何帮助学生们发展他/她们的情绪认知能力?

●Sandra Thompson   认知能力包含一系列心理过程,包括记忆、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决策和抽象推理。帮助青少年培养认知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这对孩子的学术发展、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职业准备等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鼎石采用很多方式促进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为学生们建立一个紧密联系的寄宿社区,为青少年提供各个方面的成长机会:

社会交往

在一个联系紧密的社区中,青少年得以与同伴和成年人互动,获得大量机会来与他人交流、分享想法并合作开展各种活动。这些社会交往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多元视角

在寄宿社区生活,青少年可以接触到有着不同背景、文化和经历的人。这种多样性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认知灵活性,让他/她们学会考虑及理解不同的观点。

协作学习

寄宿环境中,通常会强调协作学习,使学生们一起完成项目与活动。这种协作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技巧

结构化环境

寄宿学校通常能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有利的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有规律的作息、课程和课外活动也有助于学生培养有效的认知策略和时间管理技能。

导师的帮助

关系密切的寄宿社区往往也会提供导师项目,由高年级学生或教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这样的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认知刺激、指导和支持。

●王晓玲   情绪认知能力属于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情感领域,专注于与感觉或情绪有关的人际思考和推理技能。无论对校园生活还是未来的社会生活来说,发展情绪认知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鼎石一直非常重视学生们情感技能的培养,这不仅体现在我们课程的学习技能要求中,而且是鼎石社区全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这在我们的指导老师课程、生活技能课程、住宿课程中都有涵盖。并且,学生们会在12年级毕业时在“社区与品德”(character and community)的展示活动中总结与汇报自己的所学所得。

除此之外,鼎石丰富的校园活动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们在各个活动和项目参与实践中应对压力、克服挑战、加强沟通、寻求解决办法,从而发展情绪认知能力。

[ PART 02 ]

在青春期,如何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640-3.png

 

 《鼎石志》:     对青少年来说,他/她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正确地进行自我认知?他/她们应该如何积极、主动地发展自我认知能力?

 

●Sandra Thompson   青春期的确是自我探索的关键阶段,其特点是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对建立认同感的需要,以及对情感和关系的探索。培养自我意识是成功度过这一阶段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青少年可以关注的关于情绪的一些方面,以及积极培养自我意识的策略:

识别情绪

命名并标记情绪:我们需要鼓励青少年准确地识别并标记自己的情绪。这可以帮助他/她们更好地意识到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感受。

写日记:写日记可以帮助青少年表达并反思自己的情绪。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让他/她们了解情绪的不同模式和触发因素。

了解触发因素

反思情境:我们应鼓励青少年对触发强烈情绪反应的情境进行反思,让他/她们了解导致某些情绪出现的具体情境,以帮助他/她们预测并管理自己未来遇到类似情境时的反应。

压力管理和应对机制

探索健康的应对策略:帮助青少年探索并采用健康的应对机制来管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包括运动、正念、深呼吸或从事兴趣爱好等活动。

培养情绪复原力

从挑战中学习:我们应向青少年强调:挑战和挫折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帮助他/她们将困难视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培养情绪复原力。 

寻求反馈

坦诚交流:父母应鼓励孩子在家庭内部或与可信赖的朋友就情绪方面的问题进行坦诚交流。青少年可以从他人的反馈和见解中获益,进而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情绪体验。

设定界限

确定个人界限:帮助青少年认识到自己的情感界限,了解自己何时需要在人际关系中坚持自我或设定界限。这对于与他人保持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

目标设定和价值观

明确个人价值观:引导青少年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了解了自己的价值观,就可以为决策提供指导,有助于培养目标感和方向感。

正念练习

正念意识:引入正念练习,如冥想或正念呼吸,以帮助青少年保持当下的状态。正念可以以非批判的态度关注想法和情绪,从而增强自我意识。

寻求支持

寻求指导:让青少年知道,在需要时可以向值得信赖的成年人、导师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寻求支持。与他人讨论情绪相关的问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宝贵的见解,让他/她们掌握基本的应对技巧,并帮助青少年在未来做出明智的决定。

反思个人成长

定期自我反思:鼓励青少年定期对个人成长和变化进行自我反思。青少年可以思考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和情感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的,从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青少年在自我探索的关键阶段,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这些方面的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并驾驭自己的情绪,进而从中受益。 

[ PART 03 ]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

  《鼎石志》:     作为老师和家长,在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您有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可以分享?如何才能给予他/她们一个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

●王晓玲  培养安全信任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是重中之重。孩子的叛逆、家长的无助,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孩子们只有放下压力与顾虑,才有可能和父母、老师展开有意义的交流。而在沟通中常常存在的挑战是孩子觉得大人不理解自己,大人觉得孩子太幼稚。此时,在沟通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于父母和老师,我们要做好以下心理建设:

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我们当年不同——

我们应当保持谦虚;

孩子三观很正,主观上是要求进步的——

我们应该多一些放松;

学习成绩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

老师和家长的人生经验值得分享——

我们应该更加自信。

另外,多一些洒脱和幽默,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无疑是很大的增色。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我也有几点建议:

青春期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就像婴儿长牙时会有一点儿不舒服一样,青春期也会遇到困难。但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并做好心理准备,在应对心理挑战时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会有情绪起伏——

正常,过了这段就好了,不用紧张;

这是我们发展技能的大好时机——

掌握了就成长了,要有信心、有期待;

把每个“成长的烦恼”当做一道“数学难题”来做——

去享受解题的过程。

●杨睿   沟通的过程会涉及三个部分,分别是沟通者本人、对方以及沟通的情境。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缺失都有可能降低沟通的效率,甚至导致负面的沟通结果。

比如,如果家长在沟通中过度强调自身,忽略了子女的视角和需求,就有可能造成强势、过度指责型的沟通。

相反,如果家长在沟通中把自身的地位放得太低,过于强调子女,则有可能造成讨好型的沟通,长期下去可能使子女变得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在沟通中自身和对方同时缺位,过于强调事情本身,就可能造成过度理智型的沟通。

家长讲许多看似非常有逻辑的道理,但是忽略了人性、情感的一面。在这种情形下,子女从道理上难以反驳,但是从情感上会慢慢疏远家长,甚至逐渐叛逆。

其实沟通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彼此,把自身和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需要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有些家长会感觉与孩子沟通出现了障碍,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家长没有及时更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孩子小时候许多事都要听家长的,但是随着年龄推进,孩子慢慢形成独立人格,有自己的想法、观点和喜恶,也就慢慢需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家长沟通。家长需要随着孩子的长大,同步调整与孩子的关系。

[ PART 04 ]

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640-4.png

  《鼎石志》:      学会正确地处理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发展情绪认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青少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正确地看待、处理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

●Sandra Thompson   引导青少年与同伴建立健康积极的关系,是他/她们情感和社交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家长在提供指导和支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教师和家长帮助青少年正确看待和处理与同龄人关系的一些策略:

教师可以这样做

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重视善良、包容和相互尊重的课堂文化。营造一种让学生在表达自我时感到安全而不必担心受到批判的环境。

传授社交和情感技能:将社交和情感学习(SEL)纳入课程。提供以同理心、沟通、解决冲突和其他基本社交技能为重点的课程或活动。

促进小组活动:策划鼓励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小组活动。通过共同完成项目或参与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培养出有效的沟通和人际交往技能。

鼓励开放的交流:在课堂上建立开放的交流渠道。鼓励学生相互之间以及与老师分享他/她们的想法和感受。树立积极倾听和同理心的榜样。

解决欺凌和冲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解决欺凌和冲突。传授解决冲突的技巧,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报告问题、寻求帮助的空间。

鼓励多样性:强调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教导学生欣赏并尊重同龄人之间的差异。组织学生定期轮流分享不同的文化习俗。

父母可以这样做

鼓励开放的交流:在家中营造一个鼓励开诚布公的交流环境。让您的孩子知道,他/她们可以向您倾诉自己的经历、担忧和友谊,而不会受到批判。

树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榜样:在自己的生活中塑造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孩子常通过观察成人的行为来学习,因此,在您的人际关系中,要展现出有效的沟通、同理心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培养同理心和换位思考:通过讨论不同的观点和感受来帮助孩子培养同理心。鼓励他/她们考虑他人在某些情况下的感受,并注意自己对他人的影响。

设定界限和期望:为人际关系中的行为建立明确的期望和界限。与孩子讨论相互尊重、信任和沟通的重要性。帮助孩子了解健康和不健康人际关系的区别。

传授解决问题的技能: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与孩子讨论解决冲突和处理分歧的不同策略。鼓励他/她们要有主见,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而非诉诸攻击或回避。

支持社交活动: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俱乐部或体育运动,进而结交朋友、发展社交技能、建立归属感。

做一个支持的倾听者:当孩子想谈论自己的人际关系时,您要做一个专注的、支持性的倾听者。避免过度评判,为孩子提供指导与鼓励。

监控网络互动:鉴于孩子经常在网络上与他人交流,父母应引导孩子在网络上采取负责任、尊重他人的行为,让他/她们了解在虚拟空间中的言行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教师和家长应这样配合

开展合作与沟通:保持教师和家长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合作解决所有与“孩子和同龄人的关系”有关的问题,共同支持孩子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提供资源和支持:为孩子提供能帮助其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资源,比如为他/她们推荐相关书籍或带他/她们参加相关工作坊。为在与同龄人交往中可能遇到困难的孩子提供额外的支持。

增进成长型思维:向孩子强调社交技能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并提高,以此鼓励其形成成长型思维。强化“每个人都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和成长”的观念。

[ PART 05 ]

将冲突视为共同成长的机会

 640-5.png

  《鼎石志》:     当青春期的孩子在不同的关系中遇到矛盾时,他/她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解读发生矛盾或冲突的原因,他/她们应该如何在出现矛盾时将这些“负面”的情绪转化为成长的机会?

●杨睿 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与未来的生活和职场成功关联紧密。

其实,幼儿园的小孩子已经需要面对各种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那时候开始已经在逐步建立这种能力了。直到青春期和成年初期,他/她们也会不断完善自我,优化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至于青少年应该如何去解决矛盾,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家长需要尽可能避免说教,积极地去理解孩子的处境,积极共情。有些家长愿意分享一些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心得,帮助孩子去应对当下的问题,也是很有益的做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基本的道理往往都明白,但是看问题容易片面、情绪不稳定、敏感。只要矛盾不是非常严重,家长可以在提供理解、共情等情绪价值的同时,在事务层面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矛盾,他/她们在尝试的过程中就会慢慢成长起来。

●王晓玲   和对第四个问题的回答一样,青少年们应该在对具体事件的冷静分析中进行积极的心理建设:

只是一个“成长的烦恼”——跳出矛盾/冲突这一小情境,从更大的视角审视分析以应对,会帮助平复情绪;

认同与共情——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情绪表现出理解非常重要;

有效的指导/引导——心理准备、孩子的收获/见解、有效的沟通;

内在能量——根本因素。

  《鼎石志》:    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始慢慢独立,大多数孩子会把父母“隔绝”在自己的世界之外,甚至与父母产生冲突。父母应该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当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是否也可以将这样的冲突视为帮助彼此成长的机会?

●朱晓慧        家庭氛围不是刻意营造的,而是来自于父母本身的价值观和如何看待孩子这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我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氛围的基石,父母的相处模式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孩子们如果看到的是父母之间相互尊重、平等沟通、关爱对方的情景,那他/她们很容易习得这样的相处方式。

专家一般会建议父母问孩子感受的问题要具体,但技巧只是“术”的层面,是否奏效的底层逻辑还在于父母是否真正认可和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孩子不附属于父母,也不应该为父母所操控,这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尤为明显。

青春期的距离感不是问题,是这个特殊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

有距离感、享受孤独、需要个人空间、有自己的秘密,代表他/她们在成长。那家长就给出足够的空间、时间和尊重。比起学会拉近距离,父母更需要学习的是沉默。

比如我们家允许孩子在自己房间锁门;放学她不想说话,我们就全家静默不去打扰她;只要能提出合理的理由,任何她想做的事我们都全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烫染头发和每天花时间打扮。

要允许孩子犯错和所谓的浪费时间,人生不是每一步都要做出正确的选择,生命也不是每一秒都需要有意义,永不犯错又高效的一生是乏味且可怖的。孩子并不完美,父母又何尝不是?

在家庭的动力系统里,孩子往往是家庭问题的体现者。当有问题发生时,我们通常会退回来审视一下彼此的关系或个人的状态,思考是不是家庭整体的氛围影响了孩子,而不是急于去“搞定”孩子。因此,任何一次冲突,都是帮助彼此成长的机会。

而每个人的成长程度,则取决于个体的反思能力。作为父母,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引导和帮助孩子复盘,在冲突里共同成长。这考验的不仅是家长的认知,还有情绪的调节能力,孩子们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 PART 06 ]

帮助孩子发展情绪认知,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鼎石志》:    当孩子鼓足勇气,对家长诉说自己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某个困难或不愉快的事情时,在家长看来,这些负面情绪或许“看似不重要”或“根本不值一提”,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个问题可能就是他/她们的整个世界。所以,当孩子在家长面前倾诉自己的“小问题”和“小烦恼”时,家长们应该如何回应孩子?

●Sandra Thompson   当青少年向父母倾诉小小的问题或烦恼时,父母必须以同情、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来回应。尽管这些问题在父母看来可能微不足道,但对孩子来说却有着重大的情感意义。

父母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孩子进行有效回应:

积极倾听

当孩子与您分享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时,要全神贯注,抛开杂念,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表现出您在积极参与对话。

肯定他/她们的感受

承认并肯定孩子的情绪,让他/她们知道自己的感受是有道理的,即使问题在您看来很小,也没关系。

避免轻描淡写或不屑一顾

不要对孩子的担忧显得轻描淡写或不屑一顾,不要说“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或“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之类的话。相反,要承认他/她们的感受,而非妄加评判。

表达同理心

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或者带入他/她们的世界观,以此来表达您的同理心。对孩子说“我可以想象,这对你来说一定很艰难”或者“我理解为什么这一点会让你感到困扰”这样的话语。

提出开放式的问题

向孩子提出开放式的问题,以此鼓励孩子更多地与您分享自己的感受。这可以帮助他/她们进一步向您表达自己,并感受到您的支持。

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条件合适的话,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询问他/她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主意,或者是否希望您帮助寻找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增强他/她们的能力,培养他/她们的主体意识。

向孩子保证

向孩子保证您会支持他/她们,他/她们可以随时向您倾诉自己的担忧。让他/她们知道,自己有一个支持自己的父母,这样就能让孩子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安全感。

练习自我表露

如果您有与孩子现在的问题相关的经历,请将您自己面对这类挑战或烦恼的经历与孩子分享。这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并让他/她们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

关爱和安慰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身体上的安慰,比如拥抱。来自父母的拥抱等安慰方式可以向孩子传递出安全感与安心感。

鼓励写日记或艺术表达

建议孩子将写日记或艺术表达等方式作为梳理情绪的一种方式。有些青少年认为写下或画出自己的经历对自己很有帮助。 

跟进反馈

等一段时间之后,再次与孩子交流,了解他/她们的感受。这一行为能表明您对孩子持续的支持,并让他/她们进一步确信您在意他/她们的想法。

请记住,在成年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对青少年来说可能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以同理心、肯定及支持等方式做出回应,进而为孩子创造一个环境,让他/她们感到可以自在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从而培养牢固的亲子关系。

●周妮   

家长们应该设身处地。回忆一下二十多年前自己处在这个年龄阶段时的所思所想,让自己进入共情状态。多倾听,少评判,管住嘴,在孩子需要我们帮助和疏导时再提供意见和建议。

●朱晓慧   

最重要的是有尊重的心态,尊重孩子此刻就是一个需要情绪支持的个体。大多数情况他/她们只是想倾诉,想被理解,而不是找我们要建议。

对于个体而言,痛苦是不应该也无法被比较的,哪怕再微末的负面情绪,当它被表达出来,对孩子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体验。

我们常常反思,潜意识里是否对孩子所谓的小烦恼不屑一顾,那个背后隐含的也许是对孩子的失望——这点小事就哭哭啼啼;也要警惕自己是否急于批判或试图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的角色更应该是一个容器,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当一个孩子的情绪被看见,能够自然流淌,他/她们就明白在你这里是安全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她们也许就获得了疗愈。

倾听和闭嘴看似简单,在现实生活里却并不容易。我们往往会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期,在孩子倾诉时只给予足够多的倾听,如果孩子平复情绪后主动寻求帮助,我们才会给出建议或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 

  《鼎石志》:    在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看来,父母关注的最多的是自己的学业,而自己在很多其他方面的感受却很容易被忽视。或许很多父母都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地支持、关心着自己的孩子。但有些关心和爱需要更直接地表达和表现出来,作为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更好地体现或学习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呢?

●杨睿   

许多孩子认为父母最关心自己的学业,这可能是由于父母平时关心、问询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业。

每个人习惯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亲子间需要用自己和对方都接受的方式表达情感。不论用何种方式,爱和关心一定要被表达出来,并且被对方感受到,才有存在的价值。

当下仅关心孩子学业、完全不关心其他方面的家长已经很少了。但是因为学业是一个更容易量化的指标,所以有一部分父母可能在生活中更多的询问学业,造成孩子在认知上的误解。父母也可以多问问孩子的心情、好朋友、活动游戏等情况,只要是关心的内容都积极去了解,这样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多元而丰富的爱。

●朱晓慧  

 在我们的家庭里,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比学业要重要。

从小我们就和孩子聊排序,身体和心理健康比好成绩更重要。这个排序不是靠嘴说的,父母关心哪方面,孩子自然就窥见你们内心真实的排序。

学业方面,我们前期更注重对学习习惯的培养,陪伴她养成对阅读的热爱,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补习鸡娃。

所以孩子一直觉得学业是她自己要追求的事情,是让她获得成就感的事情,而不是为了父母的期待。

比起学习,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关心我女儿的情绪状态,督促她进行体育锻炼,监督她的睡眠、坐姿和用眼情况。如果她需要,我们宁可放弃写作业的时间,也会就她发起的话题进行深入地讨论,提供足够的情绪支持。我还承担了信息搜集的工作,帮孩子在她不熟悉的维度上提供信息和资源,也分享一些信息搜集的思路和方法。

到中学阶段,学业的具体情况我们已经基本不管了,更多的是策略上的协助和整体路线的规划。爸爸工作比较忙,就会利用每天送上学的时间和她交流,平时也经常给孩子发微信。除了表达关心,也会分享很多自己的见闻,与孩子交流心得。任何重要的场合,爸爸再忙也都会出现。

到青春期,我们也很重视和孩子讨论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比起学习,比起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有坚韧的心性是我们更为关心的问题。

●周妮   

我认为,“关心”是很难伪装也很难强求的,也很难被“应该”。确实容易出现“你给的不是我要的”“你要的我真没法给”的情况。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家长会更关心孩子的学业?关心程度超过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社交困惑和三观养成?家长可以先自行把这个问题想透彻。

也许,想着想着就有了不一样的答案。如果家长还是坚定地认为就应该将学业排在第一位,那么可以跟孩子沟通你的想法。重点放在“为什么你这么认为”上,然后听听孩子的意见。

而作为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走向成人世界。学会倾听和理解别人不同的想法也是必修课程。鼓励孩子以平等的心态与父母交流,明确表达自己对父母给予的“关心”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建议换位思考,理解不论是哪种“关心”出发点都是“爱”。

至于“关心”“爱”是不是都需要更直接地表现和表达,如果能,当然好。如果性格本身就是含蓄和内敛的人,我倒觉得不用强求。

[ PART 07 ]

引导孩子走向自己

640-6.png

  《鼎石志》:     青春期正是一个人探索自我、寻找内心热爱的重要阶段。正确地引导和鼓励,能够帮助孩子们不断地接近自己。老师和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如何做,帮助孩子不断挖掘他/她们的潜能,让他/她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王晓玲        在鼎石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有很多机会去探索自我、寻找其内心的热爱所在。在教室里、在课堂外,在学期中、在假期里,鼎石鼓励每一个孩子成为“自己”。我们的小班授课不只是要保证孩子的学习效率,更是为了让每个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发现自我、尝试不同。我们培养的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而是一个个鲜活朝气自信的年轻人。

鼎石为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与平台。这不只表现为大量的KAP(鼎石活动项目), 包括学生主导的KAP, 还有校内外各种各样的活动。每一年,鼎石学生生活团队都会为同学们组织大量的探索机会,尽最大的力量支持学生们投入这些活动。每当学生们表达出“我想做什么”的时候,老师们会说:太好了,不错的主意。咱们看看你的计划如何实施……从而展开指导与支持。

我希望让鼎石的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鼎石所能提供的资源,包括鼎石为大家建立的不同平台和为同学们规划的时间。目前我们的课表排得非常满,如何为学生,特别是走读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更多的时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有一部分同学在主动尝试更好地利用午休时间,召集不同兴趣的同学们展开各类活动。

对于家长们来讲,我认为源自内心的认可才能真正地引导支持孩子的各种探索。

在假期期间,鼎石组织全球服务式学习之旅等安排,其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让孩子们能够跳出日常的学业生活,去真正地观察世界、体验生活、探索自我。

大量的英文补习、标准化考试会剥夺孩子扩展见识的机会,也会剥夺孩子寻找内心所爱的机会。此外,言传身教胜于说教,榜样力量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杨睿   

自我探索和自我潜能的挖掘需要自驱力,这种行为往往建立在孩子具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尊的状态下,才会去勇敢的尝试。所以,老师和家长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分安全、被接纳的空间。比如,当孩子在尝试中遇到困或者失败的时候,家长需要积极共情、鼓励,而不是评判。当孩子对自身的能力产生质疑的时候,家长需要给予认可,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朱晓慧   

青春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时期,要面对的不仅是学业压力,还有来自同龄群体的社交压力。很多时候,这比其他压力更具有挑战性。如何处理此类压力,也成为一个发现自我潜能的契机。作为家长,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去倾听和支持孩子的各种情绪,给出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度,平等地对待孩子,这带来了他/她们愿意和我们交流的良性循环。

在和同龄人的社交中,孩子会在冲突和问题解决中不断审视自我,重构边界,找到自己的勇气。比如如何学会拒绝,如何面对嘲笑、嫉妒甚至霸凌,如何面对异性之间的相处问题,如何面对恶意很大的谣言等。每一步我们都陪孩子一起走来,在她需要协助的时候提供情绪支持和不同纬度的思考。

我甚至会带我的孩子定期寻求中医的帮助,因为我一直坚信身心治疗往往比单纯的心理治疗更高效。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言行,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令自己的心坚韧到足够面对风雨。

此外,我们也会鼓励孩子做一个积极的改变者,而不是抱怨者。如果想影响自己身边的人或社区,那就努力搜集信息,提出具体的策略,哪怕只能迈一小步,也是了不起的尝试。

我们常常和孩子说,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也不要让别人定义你,抓住每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勇敢地和老师或学长、学姐们沟通,拓宽自己的眼界。

鼎石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也有众多优秀热情的学长和学姐,错过了岂不可惜?不要害怕犯错,不要害怕孤独,更不要害怕和别人不一样,这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在鼎石,成为不一样的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周妮       

 “正确的鼓励和引导”的前提是“观察”和“看见”。“观察”和“看见”的前提的是“接受”。“接受”孩子是跟自己不一样的独立个体。如果在“接受”之余,家长还能保持一些“好奇”和“兴趣”,那“观察”和“看见”就会更深更广。

“看见”孩子的内在,同时帮助孩子们“看见”周围的人。可以先从他/她们的伙伴开始,然后可以是我们和孩子共同认识的人。很多时候,人对自我的认知会以身边的人作为参照,所以我认为这一步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才知道自己的潜能在何处,才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情绪是帮助我们达到更好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地。我们希望青春期的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情绪认知能力,因为这是自我发展很重要的底色,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幸福感和韧性的基石。

或许,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一点是, 他/她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她们有自己的感受、思考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她们。这对于发展青春期孩子的情绪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教育没有特定的模式,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也没有可以照搬的万能公式。但正如几位嘉宾在讨论中分享的那样,尊重每一个孩子,正视他/她们遇到的问题,重视他/她们的感受,运用合适的沟通和交流方式,给他/她们一个充满信任与踏实感的成长环境,或许是教育的通用之道。

图片版权:

本文插画来均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