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每周寄语 2024/3/12-2024/3/22

2024年03月25日

亲爱的鼎石社区, 

 

你是否正在用手机读这篇文章?你有手机吗?你和手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当你的手机不在身上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科技的迅猛发展让全球年轻人(事实上应该说所有人)都沦为一场大规模实验的对象。而实验工具正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关注的一项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手机。 

 

我自认为是一个技术先行者,并且对学生在科技应用广泛的环境中学习有学术研究,所以我一直对“禁止年轻人使用科技”抱有复杂情绪。早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崭露头角之时,我便主张让年轻人“尽情玩耍,探索未知,努力学习”。2007年,我积极推动为所有语言学习者配备iPod,并对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手机后所展现的丰富应用环境而感到憧憬。然而,自2008年我女儿诞生后的数年间,我目睹她拿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后,原本充满好奇与活力的笑脸逐渐变得木然,从一个活泼好动、不断提问与探索的孩子,变得如同失去灵魂的躯壳。更让我心生恐惧的是,智能手机竟如同一个便捷的“暂停键”:我只需递给她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轻易让她安静下来,让我能专心完成所需完成的事务。 

 

早在2008年,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尚未如现今这般详实,但我已经意识到我们在应对电子产品使用的问题上遇到了挑战。因此,我竭尽所能地推迟为孩子购买手机。她在一次晚餐时向我和我的丈夫展示了一份她精心制作的幻灯片,里面声称自己是“地球上最晚拥有手机的孩子”。7年级下学期,她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现在回想起来,或许仍嫌太早。)我们严格限制了她的手机使用,除了语音通话,她每天的使用时间被限制在15分钟(上课日)至1小时(周末)之内。一直到她升入9年级,自控能力逐渐增强,我们才逐渐放宽了这些限制。 

 

每个家庭都应该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方式,然而,关于屏幕时间对人带来危害的研究日益增多,我们所有人都要保持高度关注。或许我们认为,(让孩子使用)电子设备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些短期效益,比如让我们能拥有片刻的个人时间,但我们必须审慎权衡此举的长期风险隐患。 

 

多项研究指出,青少年使用手机,可能带来诸多严重问题。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与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有关联性,包括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同时,长时间频繁使用移动设备也与体力活动水平下降和久坐不动的行为紧密相连,从而引发肥胖和肌肉骨骼问题等潜在的健康隐患。尤为重要的是,研究发现显示过度沉迷于屏幕、智能手机成瘾,会对学习成绩、认知能力以及社交产生不利影响。 

 

上周日晚上,我们邀请8年级学生的家长们来到鼎石的宿舍楼,了解我们的寄宿项目。鼎石的寄宿项目自9年级开始,对9至12年级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段重要且美好的成长经历。当晚,两位寄宿生活主任以及家长和学生志愿者们,向来访家长们详细介绍了寄宿项目的各项内容,并解答了家长们关于孩子们未来寄宿生活的相关问题。 

 

鼎石的寄宿项目独树一帜。我们有一流的寄宿设施,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其得以锻炼在社区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所需的重要技能。这些技能不仅会在他们于鼎石就读期间发挥关键作用,还将伴随他们走进大学乃至更远的未来。寄宿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众多教师及其家人也在校内居住,此举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教育之旅。让家长们倍感惊喜的是,宿舍工作人员都是教师——白天在中学课堂上为学生们授业解惑的老师,晚上则与学生们在宿舍楼里一起生活。这种专业的关怀体系,确保了学生不仅被视为学生,更是被当作独立的个体,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个人和学业的成长。 

 

我们的寄宿项目设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充分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具体措施涵盖全天候的医疗服务、随时待命的心理辅导教师以及世界一流的运动和健身设施,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在电子产品使用方面,我们制定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方针,并会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步灵活调整。 

 

由于我们的课程要求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学校提供的笔记本电脑),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制度来规范学习之外的技术使用。我们深知,网络在孩子们的社交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们的目标并非禁止,而是引导健康、适度的使用。 

 

我在此列举几条学校寄宿行为规范,建议所有家庭考虑在家中实施类似规范: 

 

  1. 学生在上课期间严禁使用手机。 

    2.夜间,学生的电子设备将在宿舍电子设备车内上锁保管。电子设备车将于次日早上6点开启,以确保每位学生享有优质的睡眠。不仅是学生,成年人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在卧室里不应放置手机(特殊情况(如值班人员)除外。但即便是消防站的工作人员,也不会在休息时将手机置于床边)。 

    3.餐厅内禁止使用电子设备。在我们的寄宿社区中,无论是教职员工、学生还是访客,一律不得在餐厅使用任何电子设备。这是因为,只要盯着屏幕,就可能让我们错过与周 围的人交流的机会。因此,我们坚决执行这项规定,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区氛围。 

如果这些行为规范能够推广到所有学生的家庭中,那将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我很好奇,您的家中是否还有其他家庭行为规范呢?除了我们学校丰富的课程之外,这个话题是否能引发家长或学生的进一步兴趣和讨论呢?我非常期待听到您的想法,了解您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妥善处理这一重要议题的。 

 

致以温暖的问候, 

孟思渊 

 

参考资料:Common Sense Media   

https://www.commonsensemedia.org/sites/default/files/featured-content/files/common_sense_family_media_agreement.pdf https://www.commonsensemedia.org/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