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觅如鱼得水之境:鼎石教育愿景的薪火相传
(校长每周寄语 2025/10/06-2025/10/10)

2025年10月10日

亲爱的各位鼎石人,

 

在本周的返校之夜,看到初中部与高中部的走廊和教室里满是家长的身影,我倍感欣喜。衷心感谢认真敬业的教师们为活动所做的周到筹备,也十分感谢每一位前来参与的家长。能够见证各位如此深入地参与孩子每日的学习历程,既是是返校之夜的亮点,也让我们再次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

过去几周,我一直在思考着与家校沟通工作组就“重新定义成功”及“重视完整学习历程”所展开的深入交流。假期后,组内一位富有见地的家长将我们的讨论与学校创校校长闵茂康的理念联系起来。他对鼎石的愿景不仅是我们创校的根基,更是至今仍指引我们前行的鲜活指南。

闵茂康校长曾写道,他在学校教学中找到了“让自己如鱼得水的状态”——从大学转向青少年教育,最终来到我们这样一所融合中小学的学府。“我在这里工作感到如鱼得水,适得其所,”他说,“那是一种万事皆对、无比自如的感觉,那是找到了最契合自己的位置、做着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这番话与我们近期的讨论深深共鸣。一位家长曾提出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如果要摆脱关注“赢”与排名的文化,我们该如何识别并庆祝学习的成果?闵茂康校长援引肯·罗宾逊的观点给出了答案: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独特的才能与热爱——也就是属于他们的“如鱼得水的状态”。

他也警示了可能阻碍这一目标实现的因素,指出学校中常常存在:

  • “对于某几种学术能力的偏爱”

  • “学科的等级制度”

  • “日益依赖某些特定的评估方式”

在鼎石,我们正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正如闵茂康校长所言:“我们鼓励发展广泛的学术兴趣,我们努力抵抗认为某些学科天然高于其他学科的态度和想法。”

这正是我们愿景的延续。因此,我们策划活动,邀请校友分享自己如何找到独特的人生道路;我们聚焦于“促进学习的评估”,旨在诊断学习需求、更好地支持学生,而非仅仅进行排名;我们也倡导一种广义的成功观,它既促进学生获得卓越成就,也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因为二者本就相辅相成。

闵茂康校长多年前在信中写下的结语,至今仍是我们坚守的信条:“人生苦短,时间珍贵,不应为那些无法点燃自己兴趣、启发自己激情的事情而将就。”

在此,我要向所有与学校携手同行的家长和教师们表达最诚挚的感谢。正因为有你们,鼎石才能始终成为让每一位学生如鱼得水的沃土。



致以温暖的问候,

孟思渊


---


附闵茂康校长于2017128日发表的校长信:

 

我人生里头两份执教工作是在大学里。后来,当我在三十年前从大学换到一所中学执教之后,我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对于事业的热忱。我几乎立刻就爱上了执教中学生。对于所有人来说,青春期是如此容易受他人影响、如此重要的人生阶段。现在,我所工作的学校结合了小学和中学阶段。这也是我热爱在鼎石工作的众多原因之一。年幼的孩童总是充满好奇,满怀感恩,喜爱学习。一生里能够在五所优秀的学校里工作,我倍感荣幸,而鼎石作为我正在任职的学校,从很多方面来说,也是最让我为之兴奋的学校。我在这里工作感到如鱼得水,适得其所(英文原句为“in my element”)。 

“In my element”是一句很常用的英语习语,我在这里特意用到它。最近我在读肯·罗宾逊所写的一本书,书名为《让天赋自由:如何用激情改变你的世界》(The Element: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当一个人感到如鱼得水,那是一种万事皆对、无比自如的感觉,那是找到了最契合自己的位置、做着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肯·罗宾逊更广为人知的是他极具启发性的关于创造力的作品和演讲。他探讨了创造力在人生和事业的重要性,以及许多学校如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本能和冲动。他更早出版的另一本书《让创意自由》(Out of our Minds: Learning to be Creative)以及其TED 演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罗宾逊的作品如同珍贵的金矿,为我们如何培养——而非压制——创新性和创造力提供了无数美妙闪耀的想法。这些对待教育与人生的看法和做法让我们能够发掘出人们身上最大的潜能,而不是培养出很容易伪装成“学业优秀” 的中庸之才。 

让我再回到刚刚所说的“如鱼得水”的境界。与其做一条离开水面、呼吸艰难的鱼,不如做一条得水之鱼。罗宾逊说,要达到如鱼得水的境界,就是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才华与激情,创造机会让这两者相互重叠,相得益彰。这本书里包含了很多鼓舞人心的成功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有着非凡的成就,有的需要克服身体或物质上的困境,更多的则需要跨越更为常见的障碍,那就是被奉劝要做更符合世人标准的事情,不要过出格的人生。个人、社会和文化因素常常让我们难以找到自己真正的爱好所在。家庭和学校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尤其大。 

罗宾逊在评论学校教育时重点探讨了学校的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对于某几种学术能力的偏爱”。我们都知道,人类智能有着丰富的多样性,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局限在对有限几种能力的狭隘执念中。第二个特点是“学科的等级制度”。数学和科学总是被放在这个等级制度的顶端,而艺术则在最低端。第三个特点是“日益依赖某些特定的评估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标准化测试。这些测试的局限性众所周知,然而一些人却依然过分重视它们的影响力。 

在鼎石,我们鼓励发展广泛的学术兴趣,我们努力抵抗认为某些学科天然高于其他学科的态度和想法。探索与发现是我们的辅助课程项目、寄宿项目、全球行动及社区服务项目的一大要素。我们尽可能地注重服务于改善学习而进行的评估,而非仅仅关注衡量学习成果而进行的评估。在谈到大学申请时——这确实是现在十二年级学生关心和担忧的话题,我们鼓励学生及其家庭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那些对自己知之甚少的外人所提出的建议。人生苦短,时间珍贵,不应为那些无法点燃自己兴趣、启发自己激情的事情而将就。 

追寻如鱼得水之境不易。但这对于充满目标和激情的人生而言至关重要。很多人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能够为追寻如鱼得水之境做出人生抉择。在像鼎石这样的学校,学生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实属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