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每周寄语2024/10/14-2024/10/19
亲爱的各位鼎石人,
你这周过得怎么样?天气似乎有点时好时坏,时而是美好的一天,时而又是阴沉的一天,循环往复,让我不禁开始思考起“情绪”来。在学校以及与孩子频繁打交道的生活中,照顾儿童和青少年的成年人始终在帮助他们驾驭生活中或大或小的失望情绪。
作为照顾孩子的成年人(老师、父母或其他身份),我们经常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处理生活中不如其所愿的事情。孩子的这些经历及其应对这些经历的能力,共同构成了抗挫力。在过去的十年间,育儿、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对直升机式父母和最近的扫雪机式父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与研究。顾名思义:直升机式父母如同始终盘旋在孩子生活中的直升机,阻碍了孩子健康独立的发展;而扫雪机式父母则积极行动,试图铲除孩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障碍或不适。这两种过度的行为都已经被证实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然而,我们如何界定适当的保护与过度保护之间的界限?一方面,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过得安全、快乐,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不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避免将他们置于一个从不失败、从不感到不适或从不经历失望的极端环境中。培养具备抗挫力的年轻人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此,我无法否认其中伴随着诸多事后反思。
本周,我女儿错过了学校一个研学项目的报名期限。几个月以来,她一直和朋友们讨论着这次研学,但报名截止时她正外出参加比赛,就给忘了。于是,她给我发了一条短信:
唉,我忘了提交旅行申请,他们说晚了,提交不了了。
【我来翻译一下这句话:哎呀!妈妈!我没提交暑期研学的旅行申请。我问过对方能否破例接受我的申请,但对方说为时已晚。我太失望了,只有这三张眼里含着一滴眼泪的小哭脸能表达我有多悲伤。】
三个眼睛含泪的表情符号!!我简直不敢相信,心情瞬间沉重起来。我可怜的宝贝女儿,她得有多失望!
我回复她:
真为你感到遗憾,亲爱的。但没关系,你一定会找到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去做的。
【我发给她的这句话不需要翻译,因为我不是在短信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我发送信息的方式,就像是一个稳重而成熟的成年人。】
但这不是我心中的感受;这真的太糟糕了!她从小就对这次研学抱有无限憧憬!我曾经负责监督设计所有这些旅行项目的相关工作。在我女儿小学时,她就曾跟随高中生们一同参与了几次旅行。我一直默默地期盼着,希望她在高中时能再正式参加一次——我对此也一直充满了畅想。哦,不!这真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失望。我暗自思量,或许我可以试着打电话给相关人员,请求他们破例接受一次在截止日期之后提交的申请……此时,她发来第二条短信,打断了我悲伤的思绪:
还行,我觉得这个旅程也没那么棒。
反正我会找点有意思的事做。
嗯,我想,此时此刻,她比我更抗挫!父母因孩子受影响的事情而心生悲伤,这并不罕见。在这一刻,我暗自庆幸我们是在通过短信交流——倘若我们面对面,她或许会看到我在听到这个消息时眼中闪烁的一点点泪光,那无疑会给她带来负面影响。她可能会以为,自己错过了最后期限,让我深感失望。我不得不承认,事发当时,乃至现在,我心中都确实有过想要成为“扫雪机式家长”的冲动。我几乎要拿起电话打给学校,解释她周末因参加学校旅行而错过了提交期限,质疑他们为何要把截止日期设在在周末,这不是与禁止要求周末晚上交作业的政策相悖吗?但转念一想,我没有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这样做,无异于试图为她扫清一个本可让她取得成长的障碍,而她,正需要从这些经历中学习。
对她来说,能够从失望中学习,并依然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结果,这真是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这不仅仅是抗挫力,更是一种乐观精神。
虽然这只是一个发生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小例子,但其中的道理同样适用于青少年以及我们成年人面对生活中更为重大挑战的情况。应对失望,我们可以遵循一个简单的三步走策略:
1)哦,糟了,这个情况确实很让人失望。
2)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我相信,前方必定会有更加精彩的未来在等着你。
3)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成长经历啊。你现在的抗挫力更强了!
我们必须正视并接纳失望、悲伤、悲痛或失落的感觉,但同时也要明白,为孩子铺设的任何成长之路都注定会有难以预料的曲折(更不用说他们自己的规划,最终可能与我们的期望大相径庭!)。这三个步骤之间的时间跨度,会根据失望的程度或事件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比如,如果你发现最喜欢的餐馆里暂时卖完了你钟爱的菜肴,这个过程可能会很快过去;但如果你未能进入心仪已久的大学,那么每一步之间的间隔可能会拉长至数小时。
关键在于,我们不应将这些曲折简单地视为失败或失望,而应将其视为学习成长的机会。这样的观念有助于缓解悲伤带来的刺痛。如果我们能够教会自己和孩子,明白生活里并不总能事事按计划(或期望)的方向发展,那么这将帮助他们走上更有成效、更成功、更幸福的生活之路。
致以温暖的问候,
孟思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