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石志》第十期正式发布丨传承与变革:变动之中的领导力
一位著名杂志的总编辑曾说:“伟大的杂志总是能够扮演好‘镜子’和‘窗户’两种角色。”
当然,《鼎石志》离一本伟大的杂志还很遥远,但 “镜子”与“窗户”这两种角色却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我们希望在《鼎石志》这本校刊中实现的理想。
作为学校的“镜子”,我们身处学校的第一现场去发现、去记录、去挖掘那些最能体现鼎石教育精神的故事,通过作者、编辑、摄影师、设计师的专业之手将其打磨成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传递给更多对教育心存理想的同路人。
在本期杂志中,作为最重磅的「封面故事」,今年我们以「传承与改变」为主题,将鼎石的两位校长Malcolm McKenzie与Emily McCarren博士作为故事的主角,以两位校长的人生历程与教育理念,来回顾鼎石初创的发展历程,并由此展望与想象我们的未来。
学生一直是我们聚焦的中心。在「毕业生剪影」栏目中,我们收录了5位2022届毕业生的人物故事。因为没有什么比学生更能定义一所学校的价值;
在「家外之家」,您将在我们的笔下和镜头中走进鼎石的寄宿生活,我们将带您重温那些生活在鼎石寄宿社区中的温暖时刻;
10位DP艺术学生的作品依然照例收录在了「艺术画廊」栏目中;在「新闻万花筒」和「故影重温」栏目中,我们将过去一个学年中的高光时刻汇集在其中……
作为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我们从未仅仅将自己定义为一本校刊。我们期待以鼎石为起点,将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带入鼎石社区中,与我们的学生们、老师们一道去探讨追寻更广义的教育、艺术、文学、科学,去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在本期杂志的「教育圆桌」中,市场及传播部主导策划了「心理韧性」的话题,特别邀请了12位嘉宾——鼎石学生发展中心(CSD)的心理辅导老师、鼎石教师、学生及家长们一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享;
作为一所根植于中国的学校,我们在「特别报道」栏目中全面还原了「敦煌在鼎石」的这一重要的文化事件。从当时还在12年级学生左纯溪的故事,到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展的呈现,再到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重回盛唐,与众神对话」的主题分享都悉数收录在了本期杂志中。
在「大学的精神」栏目中,我们更是历经长达一年的筹备,邀请到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作为访谈嘉宾,带领我们重新认识当代艺术,重新认识艺术教育,更是将「艺术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眼光」带给每一位读者。
从创刊号到第十期,我们从未停止思考:我们要将《鼎石志》做成一本什么样的出版物?一本杂志如果有动人的故事、上镜的照片与考究的设计已经足够成就一本优秀的杂志了。但在我们的眼中,除了「镜子」与「窗户」之外,我们更是将《鼎石志》视为汇聚鼎石所有人教育热忱之心的一份出版物。
见证热忱之心,心怀热忱之心,成为热忱之心正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祝阅读愉快!
[校长寄语]
智慧的力量,梦想的光芒
—
文/ 北京市鼎石学校副校长兼课程主任 贾莉莉
英国诗人和教育家马修 · 阿诺德认为“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传承是需要智慧的。智慧是一种广义的热情。这种智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强大的责任感,以及同理心,为学校、为更广泛的社区、为中国与世界和人类的福利作出贡献的同理心。智慧的基础是培养洞察力和审辨力,这是教育的两个非常基本的方面。我们要共同培养学生体验知识的能力,洞察世界的能力,审辨问题的能力,从而体验更大的人生目标、意义和方向的能力则都取决于智慧的培养。鼎石教育工作者在传承与变革方面要有所作为,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留下指引学生的精神礼物。今天当我们谈到可持续性发展(sustainability),常常泛指地球生物圈和人类文明共存的能力,或者说在一个平衡的环境中维持变化的过程。但可持续性发展还需要另一个层面,精神的可持续发展。我将之称为精神之传承(sustainability in spirit )。为什么说精神( spirit),因为它被视为构成一个人、一个群体的由思想态度和价值观所决定性的典型性或者品质。如何可持续性地发展传承我们的思想态度品质文化和培养目标是值得探索的。
善用智慧的力量,让鼎石世界学校的教育梦想熠熠生辉。
[卷首语]
那些坚持提出问题的人
—
文/ 市场及传播部总监 刘媛
2011年,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蒂姆·杰克逊(Tim Jackson)在其所著的《无增长的繁荣》(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一书中,层层剖析了现代社会繁荣表象之下所掩藏的暗流与危机,并提出了他对于人类未来的警告:到本世纪末,“我们的后代将面临气候不利,资源枯竭,家园破坏,物种毁灭,食物短缺,大量移民和几乎不可避免的战争”。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敏锐的分析家之一,杰克逊可能无法预想的是,他对于形势发展的预测和评估依然显得过于乐观了。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经济下滑、摩擦加剧、保守主义的盛行、观念的割裂,所有的这些都在当今世界以各种形式、在不同名义下使得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脆弱、混乱和令人忧虑的艰难处境。
一切仿佛都在处于变化之中,确定性消失了,人们面临的是一片充满不确定的废墟。这种经历使我们觉得,至少是部分觉得,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状,构想新的可能性,在时代的巨变和生活的激流中找到一个位置,一个立场,一个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与方向。
你会发现,在充满焦虑和不安的人群之中,我们总能辨别出一些勇敢而智慧的人的身影和声音。他/她们怀着谦逊和敬畏之心,以冷静审慎的态度,在纷繁复杂的表面之下洞察事物及其变化的本质。他/她们理解并能清晰有力地阐释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他/她们的领导力来自真正的信念和目标,对共同的使命和愿景充满激情,并发自内心的付诸行动。
他/她们是远方的榜样,是提醒者和关怀者,是每个时代里大睁的眼睛,是属于现实之外一个个熠熠生辉的所在。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他/她们总是能够带领大家去关注和思考那些值得我们投入全部注意力去思考的方方面面,勇于叩问那些“从力量中生出的、去探求无人知晓其答案的根本性问题”。
领导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英国批评家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曾经讲过,问出个好问题其价值不亚于一个好答案。因为问题才是真正的前导,问题决定了求索的方向和道路。而一个正确的答案往往来自于一个正确的问题被提出。
当我们说到一位校长代表一所学校的灵魂的时候,我们所谈到的正是他/她所代表的价值观、原则和信念。而没有什么比他/她们所孜孜不倦提出的问题,更能代表他/她们所领导的方向,他/她们所认为的构成学校中重要事物的基础,以及什么决定了一个理想教育的愿景和蓝图。
而这样的实质性问题,需要在一种对世界和自我认知的持续更新中去寻找,需要在学习和成长的所有可能性之中去寻找:在学校、家庭、邻里、社群和生活意义之中去寻找,在一个珍视未来的、深奥的、神圣的教育使命之中去寻找。
在一个需要“重估一切价值”的时代,在一个普遍怀疑和虚无主义流行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提出问题的立场,一个对世界、对未来、对生命本身忠诚的立场。而持之以恒的探索、思考和实践会使人不断地努力保持这一忠诚。
我希望您在阅读完本期《鼎石志》之后,能够在鼎石这所世界学校的领导者们身上看到这种始终怀抱教育者初心的忠诚,以及带领大家在问题中寻找答案的勇气、智慧和决心。
经常有人会问我什么才是真正的领导力,在某种程度上,领导力就像美:很难找到一个精准的词语去形容它,但当你看到它时,你会知道,那就是美。
杂志速览
封面故事
传承与变革:变动之中的领导力
今年,鼎石校刊《鼎石志》第十期的「封面故事」将「传承与变革:变动之中的领导力」作为主题,并以两位校长Malcolm McKenzie 与 Emily McCarren 博士作为故事的主角。2022 年 6 月,鼎石首任 “船长” 闵茂康校长从鼎石退休。2022 年 7 月,作为新任的 “领航者” ,Emily McCarren 博士正式就任鼎石执行校长一职。McCarren 博士表示,她有充分的信心与社区中的所有人一道,继续引领鼎石开启令人振奋的全新航程。
【 毕业生剪影】
01
第一位被耶鲁录取的鼎石学生何俊实 :
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过去的这几年,他迅速从一位害羞内向的男生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青年。作为如今活跃于学校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他依旧低调谦逊,默默支持他人 ;作为篮球队长,他坚忍不拔,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并带领团队冲上巅峰;作为一名准历史系学生,他有着求贤若渴的求知欲、敏锐独到的洞察力、独树一帜的创造力;在朋友眼中,他是一位值得交往和学习的榜样,和朋友在一起时带有 “一种健康的幽默感”。
[毕业生剪影]
02
被牛津和剑桥录取的
三位鼎石理科「学霸」:
汇聚成一股改变未来的青年力量
以张亦夫、刘今雨和常柏龙等为代表的一批学生,在很多老师眼中,代表着中国未来青年最好的模样。在这样的社区环境中成长,他 / 她们身上有诸多共同特质。他 / 她们都坚持自我;享受学习;都较早确定了自己内心的热情并坚定地为之努力;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更多的人带去好的影响。他 / 她们身上的真诚、善意和向上的特质,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张亦夫丨早上做数学题 下午背诗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
「张亦夫谈起了一个遥远的周六。那天早上他在鼎石图书馆做了一上午数学题,下午他和杜静卉老师以及几个同学去水长城背诗,玩飞花令。那一天风中的味道似乎还会时不时吹到面前。张亦夫说,这就是他心中向往的生活。」
刘今雨丨如果不去牛津我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
「要真正解决这样的问题,还是要从大众的意识出发。目前国内只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没有动物保护法,虐待非野生动物是不触犯法律的。我希望大众能慢慢建立起动物保护的意识,大家一起来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常柏龙丨我希望成为一名教育者为更多的人带去改变的力量
「身边的老师们不仅仅在学术上指导我,还在人生方向上引导我,在生活中帮助我。一名好老师,能对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我也收到了很多好的反馈。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
郎玛沁歌:我即将前往韦尔斯利学院
勇敢地思考、写作、发声
“伟大的灵魂雌雄同体”,郎玛沁歌撕去贴在女性身上的刻板标签,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女性可以勇敢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教育圆桌]
培养孩子心理韧性的不同方式,
你做对了吗?
—
本期「教育圆桌」,我们邀请到鼎石四位心理辅导老师、两位任课老师、三位鼎石家长和三位鼎石学生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韧性的表现形式、培养方法及其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梳理——培养心理韧性,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家外之家]
学生们必须在一种 “复杂性” 中生活,
才能拥有更加丰盛的人生
—
在鼎石的寄宿生活中,能够和同学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在高中阶段缔结一段终生的友谊;能吃到从小就喜欢的食物,满足最本能的味蕾;能在探知欲最强的年龄对自我、对他人、对本国文化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心无旁骛地去探索热爱的领域......而这些都无疑为他们未来走向世界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特别报道・敦煌在鼎石]
—
鼎石学生左纯溪:
这场持续五年的相遇,只是成为敦煌守护者的开始
不断重走丝绸之路、5 年间 10 次来到莫高窟、与自己的偶像樊锦诗老师见面、把莫高窟带进校园......左纯溪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在敦煌的大漠之中,有一个绚烂而神秘的莫高窟,值得我们千遍万遍去走近它,感受它,保护它。
莫高窟中,满壁皆慈悲丨「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展」在鼎石
经过当时 12 年级学生左纯溪将近两年策展调研、筹划和准备,在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展「千孔洞窟,万象之上」走进鼎石,并于 2022 年 9 月 8 日正式开幕,这也是该展览首次进入北京的中小学进行展览。
木心曾说,艺术是无对象的慈悲。而在莫高窟中,放眼望去,满壁皆慈悲。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研究古代艺术, 就是与古人对话
为了让学生们全面感受敦煌文化魅力,我们还特邀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先生以「重回盛唐,与众神对望」为主题,做客鼎石教育沙龙系列。沙龙现场,赵声良先生将深奥难懂的知识用通俗、有趣的方式讲述出来,从唐朝的寺庙活动、乐舞艺术、佛像艺术、绘画风格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多面、拥有丰富细节的唐代莫高窟。
[ 艺术画廊 ]
2022年鼎石IBDP视觉艺术展
—
在「艺术画廊」别册中,我们收录了10位2022届鼎石视觉艺术学生的精选作品供您赏析。翻阅这些精选的作品,我们有机会领略这批年轻学生们敏锐的艺术触觉与他/她们对于社会议题的深度思考。
[ 教育大视野 ]
专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邱志杰:
与那些毁灭性的力量争夺青年
—
经过长达一年的筹备,「鼎石教育沙龙系列」有幸邀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一线艺术家邱志杰对话鼎石市场及传播部总监刘媛女士,与我们就大众对艺术的迷思、艺术的传统与现代、艺术创作中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如何融合传统与世界教育体系、年轻艺术家如何把握时代等诸多重要且根本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给孩子读诗]
让我们与8位鼎石毕业生一起,
“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
文/刘媛
—
在《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的诗歌导读中,鼎石市场及传播部总监刘媛老师写道:“扎加耶夫斯基的诗,往往是对世界矛盾本质的呈现而非评判,他不把这些矛盾推向极致的冲突,而是‘试图让它们之间达到某种富于创造性的和解’。”
2022 年 3 月 21 日是「世界诗歌日」,也是扎加耶夫斯基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在本期「给孩子读诗」栏目里,我们邀请到 8 位鼎石 2022 届毕业生朗读扎加耶夫斯基的《试着赞美这遭损毁的世界》,赋予这首诗更具现实关照的意味。
[新闻万花筒]
[带您重温过去一年珍贵与难忘的时刻]
—
[故影重温]
—
[鼎石书讯]
—
在2022-2023学年,鼎石又有四本重磅出版物即将与您见面。其中两本来自鼎石教学团队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将印刷发布,由鼎石市场及传播部主导与策划的重磅品牌出版物也即将面世,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