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iyeshengjianying2023_haibao-2-442.png

被耶鲁大学录取的常晟嘉:穿行于音乐的道路,去创造那尚不存在的目标

2023年02月17日
作者:Amelie Wan

2015年 加入鼎石

2017年 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最终选择留在鼎石

2019年 考取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大学预科课程

7-10年级 鼎石「君子奖学金」获得者

11/12年级 鼎石「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2022年 被耶鲁大学历史系录取

640.jpeg

清晨5点半,离吃早饭之前还有一个半小时,常晟嘉会悄声起床,带着琴谱离开宿舍,穿过拂晓的鼎石校园,前往琴房练琴。

从9年级寄宿开始,常晟嘉就是鼎石起得最早的人之一。在一次次走向琴房的时间里,常晟嘉见证了校园四季的流转与时间的流淌。对他来说,练琴就像一种修行,或者是常年养成的一种习惯,想要在音乐领域去探索更多。

然而,在凌晨的校园中,早起亮灯的房间不止这间琴房,还有当时的校长办公室。鼎石前任校长闵茂康(Malcolm McKenzie)也习惯早起。他喜欢在清晨无人的办公室一边放着古典音乐,一边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闵茂康校长听到了从琴房传来的练琴声。他渐渐发现,这不是某个学生偶尔为之的行为,而是持续每天都在练习。他默默走到了琴房外,没有打扰那个练琴的学生,只是在门口倾听了片刻。

当天早上,常晟嘉正在上语文课,闵茂康校长走了进来,和老师同学们问候闲聊了几句。闵茂康校长转向正在上语文课的常晟嘉,问道:今天早上是你在弹斯科里亚宾的练习曲吗?

常晟嘉当时就愣住了,他很震惊,震惊于校长不仅能说出作曲家的名字,连如此小众的练习曲都熟知。常晟嘉承认了。

校长又向他发出邀请:你想在周五的校会课上演奏这首曲子吗?

在那个周五的校会课上,常晟嘉虽然没有演奏斯科里亚宾的曲子,但他却渐渐成为了校会课的常客。自此,这位钢琴少年开始被全校所熟知。

640-1.jpeg

| 常晟嘉在校会课上演奏

有时,闵茂康校长会来到琴房旁听他练琴。有时他们会聊最近在听的曲子,有时也会从音乐聊到乐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就是这样简单日常的交流也让常晟嘉获益良多:“这种音乐上的交流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在其中找到了很大共鸣。我能在闵茂康校长身上看到那种对于音乐和知识永无止境的好奇,我想要去更多地学习音乐,和音乐背后的一切。”

当闵茂康校长向他介绍一位他不了解的音乐家或曲目时,他都会将此视为一次学习的机会,以最大的热情去了解、去探索。然后,在下一次交谈中,再与校长分享他的见解。

在乔治·斯坦纳看来,对知识的欲望和对理解的渴求是镌刻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愿望。

「要唤醒另一个人潜藏的内在,超出自己所能的潜力与梦想;要劝诱他人爱其所爱;要使个人的内在展现出他们的未来。」

斯坦纳将这「三重面貌的冒险」称之为「教师使命的呼唤」。

闵茂康校长见证常晟嘉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毕业生的见证人之一,他谈道:

「常晟嘉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他对音乐有着非凡的理解力,并对自己的演奏有着深刻的思考。这是一种天赋,不仅仅在手指上,在他的身体里,更在他的头脑之中。」

2022年12月中,还在家线上学习的常晟嘉收到了耶鲁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

比进入耶鲁更让他开心的是,一直以来他所走的那条“双重生活”道路,那条兼顾通识教育与音乐方向的选择,曾被身边的大多数人认为很难,但他坚持了下来。

常晟嘉在申请季最大的感悟是,在对美国大学进行前期调研时,他看到像耶鲁大学这样的综合大学和一些音乐院校都为像他这样兴趣广泛的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与课程。这是未来时代对于未来音乐家的期待,这让他对将来更加充满信心。

学习音乐,仅有热爱远远不够

640-3.jpeg

在来鼎石之前,常晟嘉曾经一直有一种“局外人”的感受。

在公立学校,他是一名上午上课,下午练琴的学生;因为要在两个方向兼顾,因此在学业上投入的时间少,与同学相处的时间就更少。在钢琴课上,老师则教导他,想要走专业的音乐家道路,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练琴,而这意味着要更多地放弃学业。

然而,成为专业演奏家,尤其是钢琴演奏家又谈何容易呢。

据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学习钢琴的儿童已超过4000万,而且这个人数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学习音乐,很多人喜欢谈论天赋的重要性。天赋的确重要,很多音乐家也从小就是音乐神童。但成为音乐家,需要的是天赋,但更需要的是艰苦的训练与机遇的眷顾。从几千万的琴童中脱颖而出,最终能真正成为音乐家的几乎属于凤毛麟角。

在幼儿园时,一段偶然的“拼课”经历开启了常晟嘉的学琴道路。他跟随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鲍蕙荞老师学习钢琴。

对常晟嘉来说,练琴是他从小到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也不想过早为自己的人生设限,太早孤注一掷选择任何一条路,而是想再逼自己一把,继续往前走走看,看看自己能在这种兼顾学业与钢琴的“双重生活”的路上走多远。

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到了二者兼顾。在鼎石,从7-10年级,常晟嘉获得了鼎石「君子奖学金」。11、12年级,又荣获了鼎石「学者奖学金」。

640-1.png

9年级时,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过程,包括理论考试、现场演出、视频选拔等多个流程,常晟嘉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加入了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大学预科课程,成为该课程的一名学生。

除了平时在鼎石的课程之外,他每周六都会前往天津茱莉亚进行高强度的音乐专业学习。常晟嘉对钢琴和音乐的热爱自不必说,甚至在日复一日、长期艰苦的练习后,“天赋”“热爱”这些词都显得有些空洞。因为,常晟嘉从小就认识到,想要成为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没有捷径可走,仅有热爱远远不够。

「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总能带给我更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在热爱之上必须有一个力量支撑你。因为无论是练琴还是学习,连续做两个小时后,你就会产生疲劳感,如果仅靠热爱,你很可能会支撑不下去。」

 “Passion”(意为:热爱、激情)一词的拉丁语词根“parassis”的意思是“痛苦”。墨西哥著名的女画家弗里达·卡罗则指出:“激情是连接痛苦和改变的桥梁。”

时至今日,对于常晟嘉来说,与音乐朝夕相处,练琴和音乐早已内化为自己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在常晟嘉看来,这都不是一种努力,而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练琴对我来说,早已经不需要理由。反而不练琴,我需要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

如果说,13岁之前,那前进的力量源自自己的内心。而在13岁之后,想要用音乐联结彼此、用音乐为他人带去纯粹的快乐,想用音乐去带来一些改变则成为驱动他不断前进的新目标。

选择那条更有挑战的道路

640-9.jpeg

 | 常晟嘉在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

13岁第一次前往乌克兰参加霍洛维茨国际钢琴大赛,常晟嘉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然而,这却成为常晟嘉难忘的经历之一。

比赛失利后,常晟嘉和妈妈一起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游玩。走在路上他听到音乐演奏声从一座不起眼的建筑中传来。原来这里有一间略显破旧的小型音乐厅,台上有一组音乐家在演奏,台下坐着一些全神贯注的听众,他们年龄不一,身份各异,但脸上却都是一副沉浸在音乐中的模样。常晟嘉还注意到,甚至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还认真地一边对着乐谱,一边在听音乐演奏。

那副认真的样子,常晟嘉曾经在各种音乐大赛的评委脸上见过,但在这个平常的街巷中,这么多不同背景的人们对待音乐如此专注而纯粹的态度,深深打动了他。尤其是当演奏结束时,那真诚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让他久久难以忘怀:

人们虽然素不相识,但愿意为了精彩的音乐给予最热烈、最忘情的鼓掌。那种掌声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庆祝,对音乐纯粹性的庆祝。这种氛围让我非常向往。

后来,常晟嘉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前往世界各地去比赛、交流与学习。这位钢琴少年意识到:

音乐并不仅仅存在于殿堂之上,音乐赛场之中,更大意义存在于生活之中。音乐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音乐需要被聆听、被感受才能被唤醒。

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学习钢琴的意义。他继续练习,他想要变得更好,为自己,更为他人而去演奏。

10年级,常晟嘉再一次面临真正的抉择。

首先,普通DP学生已经需要同时应付学术课程和大学升学准备的双重压力。如果,还要同时保证练琴的时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师和家长一方面担心常晟嘉的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也必须从现实的角度去考虑最后的升学结果。

为此,鼎石前任校长闵茂康、金文彬老师、大学升学辅导总监蒋小波老师与常晟嘉和他的妈妈一起专门开会讨论了此事。

640-16.jpeg

|鼎石表演艺术中心总监金文彬老师

从2015年就一直担任常晟嘉钢琴老师,作为钢琴演奏家和鼎石表演艺术中心总监的金文彬老师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可以少修一门DP课程,跟着金老师的音乐项目来更多地练琴。放弃IBDP文凭,用鼎石的毕业文凭去申请专业的音乐学院。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选这条路。而常晟嘉希望能够直面挑战,并从挑战中获取丰富自我的营养,他不想未做尝试和努力就放弃。尤其,他选修的DP课程都是他非常喜欢的,音乐、历史、设计技术,这三门高级课程他哪个都不想放弃。

常晟嘉在会上提出想先试一年,他的决心说服了大家。

在别人眼中,常晟嘉从小就成熟稳重,做事井井有条,他能够直面挑战,去选择那条更难的路。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多年的钢琴练习塑造了他性格中的坚忍不拔、独立自主的特质:

「练琴带给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练琴中的每分每秒,都是一个需要不停思考、不停做出判断的过程,这是对我自主性与独立能力的极大的锻炼。」

事实证明,这条更难的道路给予了他更多选择的空间。

现在,他想象自己未来可以去学习历史、经济、人类学,或是任何他感兴趣的学科,但钢琴将永远作为他生活中最不可取代的部分存在。

来自同伴的激励让我最受益

640-13.jpeg

仅仅是书本学习,阅读和演讲也许足够。但只有学习、论辩、饮食、祈祷、游戏都在同一个学院的小圈子里,大家经常性地近距离接触,才能获得个性这种无价之宝。

——哈佛历史学家

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

很多已经毕业的鼎石学生回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最难舍弃、最珍贵的记忆都来自于和朋友相处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

在高中即将毕业之际,回顾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常晟嘉谈道:

「我最想感谢我的同学们。因为鼎石同学们教给我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对自我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二是对于性格的塑造和对他人包容的社区氛围。」

寄宿生活不仅让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成为可能,同学之间也由此缔结了终生的友谊,而这份友谊反过来又塑造和丰富了他们的个性与人生。用常晟嘉的话说,就是“如果没有对方,我们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人”。

事实上,在社交生活中的这种游刃有余,和他人相处的细致周到的性格并不是常晟嘉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鼎石这个社区中逐渐学习与培养起来的。

在5年级来到鼎石之前,常晟嘉因为练琴,几乎没有机会结识交心的好朋友。加入鼎石后,“我发现,原来真的存在这种互相鼓励的环境。同学和老师们真的会去听我的演出,这些都让我很温暖。“

此外,常晟嘉还和自己的同学们组成了学习互助小组。他们在彼此擅长的科目上帮助对方,用共享文档分享学习资料,共同进步。在重要的考试前,还会在晚自习时在图书馆一起复习知识要点。

在陈奕同眼中,常晟嘉是一个“很有追求而且对自己严格的人”,她分享道:“平常的相处中也能感觉到他的内心是自洽的,想得到什么就会努力去做。大多时候对自己的一切都很有规划,尽管在任务繁重的申请季,很少听到他会抱怨,他都是在行动的路上。”

被美国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塔夫茨大学录取的曾欣遇则非常欣赏常晟嘉细致与周到的性格,坚忍与坚持的特质和超级完美的时间规划能力。

在她眼中,常晟嘉是一位“温柔严谨的艺术家”:

“在中文文学课里,他对于诗歌的描写与意境感知十分敏锐;在历史课上,他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十分全面,并且带有很好的批判性;在各种钢琴演出里,他是一个自信的钢琴弹奏家。他仿佛不费力气就在很多个领域达到很高的水平。

作为他的好朋友,我知道他其实一点不轻松。他会早起为了多一些练琴的时间,他会为了不同学科的考试准备很多笔记,还抽时间运动放松,这也是我特别欣赏他的一点。”

在这个由大家共同组成的社区里,来自不同年级的同学们能够看到每个人身上不同的特长与闪光点,并不“唯成绩是论”,这在鼎石师生中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多元而宽松的环境,能够让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同时又能在社区中不断收获他人的肯定与共鸣。

「其实,我们身边的同学都是可以从彼此身上学习的伙伴。我想成为别人生活中的一束光,能用我的能量为他人带来温暖。我发自内心地认为,我们可以真心地为他人的成就而高兴。」

金文彬老师作为鼎石表演艺术中心总监,也是常晟嘉从5年级在鼎石的钢琴老师。在金老师看来,常晟嘉在鼎石不仅是取得了学业上的成长,更多的是他在性格和品质上获得了完整的成长。他分享道:

「常晟嘉身上具备音乐家的艺术敏感度,对自己的演奏和学业要求都很高,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完成。学习音乐的道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所有人走的是同一条路,只不过在这条路上,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终你所有成绩都是靠时间、汗水,甚至泪水拼搏出来的。」

在自我前进的路上,他也能以自己的力量去支持、帮助他人。金老师也观察到了这一点:“即便在最紧张练琴的时候,如果有同学的戏剧或者演出,需要他去伴奏,他也从不会拒绝。他会之后默默地加班加点把之前落下的进度补回来。”

鼎石中文教师冯琼琼老师,曾经是常晟嘉的指导老师,在她多年对学生的观察看来,常晟嘉的成长经历完美印证了“越强大越温柔”这一说法。

最令她感动的是,在她看来,常晟嘉并不是一名常规意义上的“学霸”,而是一路从一个普通的孩子,在充满尊重与鼓励的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信,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卓越的青年。

「晟嘉的故事对老师和家长们有着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孩子需要支持与鼓励,需要不断获得正向反馈。当他具备完善的人格和学习能力以后,这些能力会迁移到学术表现上,并带来学业上的促进。或者,换言之,无论是钢琴,还是学科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到培养人本身。」

音乐带来的跨学科成长

640-10.jpeg

「通过音乐的视角,我看到了历史中的一些细节。作为一名音乐学习者,我不仅想不断提升我的演奏能力,还想以自己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继续去探索和学习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成为一名更加全面的学习者,加深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深度,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

——常晟嘉

2022年11月,国际知名钢琴演奏家陈萨来到了鼎石,为鼎石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大师课。常晟嘉作为大师课现场学生,他在台上演奏了一首肖邦的《F小调叙事曲》。当天,该场大师课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数千人,这也是近期以来常晟嘉比较满意的一场演奏之一。

640-19.jpeg

 | 钢琴演奏家陈萨在鼎石的大师课

能够达到让自己“满意”的演出,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常晟嘉看来很少,但他希望以此为方向去努力。正如陈萨老师所说,

演奏是把「一部音乐作品当成一个声音空间里的艺术品去精雕细琢,对每个细节的处理都要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一场成功的演出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超乎想象。例如,稳定的节奏、对音色的判断,以及对谱子的忠诚度等,缺一不可。常晟嘉分享道,演奏那些让自己满意,又称得上成功的演出都离不开台下充分的练习,在台上能够真正冷静又放松地去把作品的内涵与细节演绎出来,这样的时刻会让常晟嘉享受其中。

640-20.jpeg

 | 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钢琴演奏家鲍里斯·贝尔曼

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国际知名的钢琴演奏家鲍里斯·贝尔曼则将其称为“对乐曲美妙的感悟”时刻。他谈道:

「对于演奏型艺术家而言,最大的回报之一就是拥有在舞台上自由抒发情感的那种感觉。当这样的时刻来临时,演奏家对于乐曲的情感认同就有了一个美妙的感悟。」

2017年,鲍里斯·贝尔曼教授曾在鼎石举办过钢琴独奏会,常晟嘉也曾在现场听过这场演出。贝尔曼教授也是金文彬老师在耶鲁大学的钢琴教授。常晟嘉也参加过贝尔曼教授在北京举办的每一次大师课。

他希望将来在耶鲁继续去探索他感兴趣的很多学科。对常晟嘉来说,从音乐学习中培养起来的能力可以迁移到任何一门学科。他分享道:

“学习音乐时,我被培养了一种既关注全局,又要对每一个音符的细节非常仔细处理的能力。这种能力能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

常晟嘉从7年级开始,他就爱上了历史课。尤其是音乐和历史密切相关,两者几乎可以无缝衔接。历史和音乐中那种提供了可诠释的自由与可能性让他深深着迷。

“历史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对于因果的分析与追溯。通过不同的史料与研究方法,你有近乎无限的可能去探索历史的走向,从而引发出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探讨。”

20世纪初,既是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又曾担任波兰总理的伊格纳西·帕德雷夫斯基曾用钢琴演奏与充满热情的演讲去寻求各国人民对于波兰独立的支持,并在战后参与《凡尔赛条约》签署。

如果可以穿越时光,常晟嘉说自己最想和帕德雷夫斯基聊聊,聊他如何从音乐家成为民族英雄,再聊聊音乐在历史与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他在DP历史的内部评估论文中分析了《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对纳粹德国意识形态的影响》,他写道:

“在探索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时,我热切地深入钻研着贝多芬具有开创新的作曲方式,还有其背后革新的思想理念。我发现,该曲目是为了庆祝拿破仑成功地将德国从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而写的,但更令人兴奋的是,希特勒用同样的作品来宣传他的纳粹政权。同样的音乐作品在一个时代被用来纪念自由,在一个世纪后被用来巩固独裁统治,我对背后的原因非常好奇。”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疯狂痴迷于莫扎特音乐中的「完美比例」, 精通音乐的爱因斯坦将其称之为「宇宙内在美的反映」。事实上,数学和音乐存在着隐秘的联系。

音高和和声是以每秒钟声波振动的精确次数来衡量的,而节奏则以均衡的时长来确定。当我们享受音乐时,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逻辑理性产生审美满足感的过程。

在数学论文中,常晟嘉就曾用数学的方式来探索一种新的和声,为作曲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

「我对在作品中使用不同音程所带来的可能性很感兴趣。认识到微分音作为现代作曲的重要技法之一,深入研究这些音符背后的作曲理论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因为这将为音乐作曲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从基于作曲理论来创作转向基于数字声音工程来创作。」

常晟嘉很早就发现,当他将自己在钢琴训练中的那种“严格性”与“精确性”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变得得心应手。尤其,他还有着蓬勃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试图将不同学科联结起来,试图用历史、音乐、科学等各种角度去重新理解音乐。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唐纳德·麦金农在多年追踪分析那些顶尖科学家的经历后发现:

那些最具创造性的科学成就,正是由那些在某个领域受过训练却进入另一个领域的人取得的。

而不同的学科又将带来全新的视角,激发出对音乐全新的认识。常晟嘉想象着未来,他能够投身于不同于现在任何现存音乐形式的一种艺术表达。采用全新的方式去进行创作,去拓展出音乐更多的可能性。

而这似乎暗暗契合了茱莉亚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W·波利希(Joseph W. Polisi)所提倡的“完整音乐家”的概念:

「21世纪的艺术家必须是全世界大大小小社区的艺术倡导者。艺术家不仅要通过自己的艺术进行交流,还要了解其生活社会的复杂性。要通晓政治、经济和人文社会等各方面。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地向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展示自己艺术的力量。」

640-26.jpeg

过去努力这么久,如果你没有被耶鲁录取,你会怎么办呢?

“不被耶鲁录取是非常有可能的。我肯定会有些失落,但我不会由此失去动力。因为耶鲁不是我的终极目标。它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站,会为我提供很多很好的机会。但这不代表我人生的机会只有这一次。即便进入其他大学,我还会努力去争取更多的成长机会。”常晟嘉说道。

何为机遇?有人曾说,当幸运之风吹来时,只有那些准备好随风起航的人,才能最终抵达梦想港口。

但比起抓住已知可见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去鼓励学生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去找寻更为远大的目标,甚至去创造、去命中那尚不存在的目标。

就像德彪西所说:“前往意象的国度,也就是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